找到相关内容141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元法师著:大乘起论述解(1)

    众生 苦故。”   三心齐发,即成就了,如一念心中具足功德,则是初发心住。   深信的修行,从初发心住开始,经过住、行,到回向,以修六波罗密行,胜解真如法性,且所修的功德都能离相而不著为...修行,以六波罗密为行门,但尚未证得道果的菩萨。内凡,谓能渐断见思二惑,得六根清净,但所证的理不深,容易退失,虽得道果,却不牢固。二、贤菩萨-指住、行、回向三十个阶,虽已断见思惑,又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970233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,无法可学,所以教无学。  其次,天台宗圆教六即中的“相似即佛”,属于大乘菩萨修行断惑的阶的,在内便可断见思惑:  (一)初  ─任运先断见惑,证不退。  (二)二心至七心─任运断思惑尽。  (三)八心至心─虽已断见思惑,离三界生死,唯不入于涅槃,而继续向成佛的大道前进,所以开始断界内外尘沙惑。  由此可知,小乘最高阶的四果阿罗汉,所能断的见思惑,只不过是大乘的七而已。大乘所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佛教与青年

    大定,由观行出发,向进军,再出,进入住、行、回向、四向、四加行、地,等觉的分证,不知道要历尽多少时空,要经过多少次生死,一生又一生的向著菩提道迈进,不断的磨练自己,使自己断惑证真,最后,还需要加功策进,尽最大的努力,始可以断尽无明,证入妙觉果,成无上道,所以说:佛道遥远。在进修过程中,必须放弃年龄的观念,不论年老抑或年轻,不管今生,抑或来世,在无量生命中,永远抱看坚毅的意志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76629.html
  • 普賢菩薩在大乘佛教中的定位及表徵

    、立成佛的大志願、學修菩薩行,即可稱為菩薩。菩薩與佛的區別,不過是佛是已經修行成功、達到至高至上究竟圓滿覺悟而已。而菩薩又有大小、淺深之區別[25],計有五十二階迴向地位、等覺、妙覺)[26]。這些階,依從下向上,可大別為三個階段[27]:   其一、凡夫菩薩,或稱“新學菩薩”,即開始發心修行佛道之凡夫。這是處於修學信心的階段,即,主要修習10種信心、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779430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一]

    将来成佛无疑,即入;发菩提心,愿成佛道,入;广修万行,入;功德回向一切,入回向;见佛法身,入地位;如是、住、行、向、地,五十位所有功德,与佛相同,所谓见同佛见、行同佛行、智同... 汝等一切发心菩萨。 初发心指的菩萨,经云:菩萨发大心,长别三界苦轮海。 乃至发趣。 即的菩萨,一切不住,住如来家。 长养。 即的菩萨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420687080.html
  • 理性感性与觉性

    深心随喜,或自己读诵,或为他人演说,自行化他,福慧双修,欢心行道,名观行即佛。   由观行修证有功,深入法性,得六根清净。所得智慧,虽属有漏,但与能断无明的无漏智相似,位居,名相似即佛。  ...摄,发心利己利人,结果,断惑证真,使觉性出缠,三性提升而趋于统一,终于觉悟成佛。   至于觉性出缠,觉悟成佛的过程,必须经历住、行、回向、地等阶,转凡入圣,然后证等觉,登妙觉,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智慧|文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8415029975.html
  • 关于《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》

    偈云:名字中真佛眼,未知毕竟付何人(名字人,圆悟如来藏性,知见与佛同齐。而见思惑尚未能伏住,何况断除)。藕益大师示居名字,智者大师示居观行,南岳思大师示居相似(),可见实相之不容易证入,...生佛平等之性德理体说,五十三参约不无修证之修德阶说,岂能混为一谈,善财见文殊时,已证满心,文殊教其南参五十三知识,初参德云,德云教彼念佛法门,即证初住,以后每参一位善知识,即升进一位,历住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1041594.html
  • 神会及其“菏泽宗”禅法评析(3)

    智人,见说般若波罗蜜,便能领受,如说修行。如中根人,虽未得,若劝勤咨问,亦得入。下根人,但至不退,当来亦能入大乘中。   这完全是应机说法,普度众生的情怀。为此,神会提出了禅修过程中,要注重的...,《历代法宝记》中说是“立知见”,《坛经》中借慧能之口斥之 为“知解宗徒”,是有道理的。神会把《大乘起论》的心性本觉发展到心体即知,对宋明理学发生了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0643176.html
  • 太虚大师与近代佛教转型——以“人间佛教”的初创为重点

    ldquo;佛教亦当如此,而连接以大乘的菩萨行,而建设由人而菩萨而佛的人生佛教”。第二,“以大乘的人生佛教精神,整理原来的寺僧,而建设适应现时中国环境的佛教僧伽制”。...; 。在笔者看来,以1928年为界,可将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事业分为前后两个时期,即1904—1928年的几年是“人间佛教”的形成和提出阶段,而1928&mdash...

    刘宇聪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052196.html
  • 北朝禅风

    见江南某寺殿堂将崩,令众僧急备香火念观音以救之,事验,从此名振。与僧实同房的昙相,能前知、知人前生,“京华七众师仰如神”。慧思谦称证入铁轮,现宿命、他心、神变等神通。收养过隋文帝杨坚的智仙尼,亦...具体指天台宗所阐发的六妙门;三圆顿止观,就一念心,顿观自心实相,本来离一切边执,无生灭去来,圆满具足界万法。  四、证果得通  中国佛教史上,即身证入圣,显发神通,例证之多,以南北朝为最,北朝禅人中...

    明 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2855591.html